中小学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中小学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实验项目主要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师范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高校自设师范类校本课程,以及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师的大学生使用。本实验项目也可进一步拓展和推广,作为在职教师的课堂突发安全事件技能培训内容。

本项目实验通常安排在第五学期开展,但也可根据高校各院系实习或实训的时间要求,自主、灵活安排使用时间。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等,要求学生具备如下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常用软件操作技能;

② 教育学基础理论;

③ 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与成长规律。

(3)实验注意事项

先期测验:学生完成先期测验,系统将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自我督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训练模块:在场景中进行训练,系统会在每个训练场景的每一步操作中进行检测,并在学生在回答完相应操作步骤的训练题目后给出实时反馈,学生可根据实时反馈选择是否重新学习该操作步骤。

能力考核:按比重随机从题库抽取25道题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题型包括知识类、技能类和情感态度类。考核结果在学生作答结束后反馈给学生。考核方式为鼠标拖动、点击等互动操作。学生需在出现的几种选项中选择答案并提交,提交后程序会自动判断正确与否。

学生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后,系统会根据每一步骤的得分情况自动加权并生成总成绩,成绩单中包括每一个得分点的答题情况统计,便于学生总结实验中的错误情况,寻找错误原因,并在下次操作时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

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数据可上传至数据管理云平台,云平台可与学校现有教学与信息系统集成。数据管理云平台可管理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姓名、年级、专业、实验日期、实验进度、实验成绩等。云平台支持下载和更新虚拟仿真实验子程序数据包资源。学生完成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任务的个人信息数据与成绩数据可上传至数据管理云平台保存与分析。


教学成果

未标题-1.jpg

实验背景

高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是否具备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和应急素养,既关系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又影响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中小学课堂突发安全事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提出有如下两大背景:

①国家对教师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过去十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相继发布《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妥善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201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要求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安全,防范事故风险;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等”。由此,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卓越教师的必备素养。

②我国高校师范生普遍缺乏应急素养教育。多年来频繁发生的“校闹”事件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范跑跑事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同时,这些事件也客观反映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师范院校对学生的应急素养教育重视不足,关于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仍较为落后,只是在《班级管理》课程中有所涉及,而且教学多以理论讲授和视频观摩为主,缺乏应急演练和实操训练。此外,由于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具有难以设置和重现性,学生在教育实习环节很难有机会进行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

基于此,本项目利用虚拟技术对真实课堂情境中发生的典型突发安全事件进行仿真,将必备的应急知识和技能融入模拟的实训情景中,用以培养师范生的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能力,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设计原则

项目采用“高保真设计”理念,对事件真实度、情景真实度、过程真实度等核心要素进行了高保真仿真设计。

事件真实度: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曾经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虚拟仿真实验的实验案例,突出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情景和危害。

情景真实度:以真实情景作为依据设计高保真的虚拟情景,让学生进入学习时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感受高保真情景带来的视觉冲击和体验。

过程真实度:严格依据国际公认的急救理论与应急处理方法作为实验过程设计依据,虚拟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应急操作规范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形成实验结论。


实验目标

1.实验目的:

我校依托江苏省教育学优势学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三大省级学科平台的科研优势和人才团队,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中小学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本项目构建了“一核三法六景”的实验教学框架(见图1),坚持以提升师范生的应急素养为核心,设定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烫伤处理、出血处置、地震躲避、火灾逃生等六大典型课堂突发安全事件情景,实施虚实结合、问题引导、智能适应三种实验教学方法,开展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本项目旨在加强师范生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处置教学场景中发生的各种应急突发事件,具体实验目的包括:

理解规范处置课堂突发安全事件的重要意义(价值层);

掌握典型课堂突发安全事件背后的应急知识(知识层);

掌握典型课堂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技能(能力层);

形成课堂教学的安全意识(意识层)。

2.课程目标

理解规范处置课堂突发安全事件的重要意义;掌握典型课堂突发安全事件背后的应急知识;掌握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烫伤处理、出血处置、地震躲避、火灾逃生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技能;形成课堂教学的安全意识。


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以培养师范生对课堂突发安全事件处理能力为目标,以信息化教学管理共享平台为载体,采用多维度、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考核与评价。

实验项目考核包含练习模式和考核模式两部分,均涵盖心肺复苏、骨折固定、烫伤处理、出血处置、地震躲避、火灾逃生等六部分学习内容。实验成绩的计算办法:练习模式成绩×30%+考核模式成绩×70%。具体考核要求见表1。

                                  表1 能力考核要求及计分

考核内容

考核要求/能力培养

练习模式权重

考核模式权重

总权重

心肺复苏

掌握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的正确操作方法;学会寻求他人帮助;掌握确定胸外按压位置的方法、按压方向与力度以及实施按压的步骤,具备正确进行胸外按压的操作的能力;掌握检查患者口腔内是否有异物的方法,并能正确将患者口腔内的异物取出;掌握人工呼吸的正确实施流程,具备实施人工呼吸的能力;掌握与校医或者急救人员交代患者病情的知识。

7.1%

22.4%

29.5%

骨折固定

能够对骨折的症状进行鉴定;掌握骨折固定原则;了解小腿骨折固定步骤;掌握检查血液循环的方法;掌握拨打120时应如何陈述要点;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安抚以及安全教育;具备针对学生骨折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4.3%

11.2%

15.5%

烫伤处理

能够对烫伤的症状进行鉴定;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烫伤级别的伤口;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安抚以及安全教育;掌握拨打120时应如何陈述要点;具备针对学生烫伤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2.9%

8.4%

11.3%

出血处置

了解外出血的类型;掌握外伤止血的主要方法;掌握检查血液循环的方法;掌握拨打120时应如何陈述要点;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安抚以及安全教育;具备针对学生烫伤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

4.8%

11.2%

16.0%

地震躲避

掌握正确的避震姿势;能够组织学生以正确的姿势疏散逃生;掌握疏散逃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抵达安全场所后的处理流程;具备校园地震的应急处理能力。

4.8%

8.4%

13.2%

火灾逃生

掌握轻微火灾的灭火方法和人身上着火的灭火方法;能够组织学生以正确的姿势疏散逃生;掌握拨打119时应如何陈述要点;掌握抵达安全场所后的处理流程;具备校园火灾的应急处理能力。

6.2%

8.4%

14.6%

合计

100%